![](./upload/god/2024072708294745.jpg)
孚佑帝君聖紀
呂洞賓原名呂嚴,字洞賓,號純陽子,故孚佑帝君又叫純陽大仙。 呂氏唐朝京兆人,因兩次赴考進士不第,而年以高,乃遊浪江湖,初居終南山,再遷鶴嶺,傳授劍法祕訣,又遊江、淮、湘、潭、岳、鄂、浙等地,無人不識,世人列其為八仙之一,稱為純陽大仙,又稱呂祖。
元朝曾追封呂洞賓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但今日民間則多稱為呂祖,呂純陽、呂洞賓、孚佑帝君、純陽祖師、仙公、呂仙公、妙道天尊、純陽夫子等。而民間常稱「五文昌」者,係指梓潼帝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魁星、朱衣神之合稱。相傳純陽大仙曾為明太祖剃過髮,故今日理髮業界均奉呂祖為守護之神。
由於道教全真道派奉呂巖為純陽祖師,故世稱呂祖。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呂祖生於唐貞觀十二年(638年)四月十四日,河中府永樂縣人。其父呂讓,初為太子右庶子,遷海州刺史。呂巖生於林檎樹下,出生時異香滿徑。幼時極其聰明,日誦萬言。及長,身高八尺二寸,面淡黃,笑臉,微麻,三茈鬚。一說武后時三舉進士而不第。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舉進士,後遊廬山,遇異人受長生訣而得道。另一說,呂巖兩舉進士不第,後在赴長安道中,遇鍾離祖師,授枕作黃粱夢。夢中舉進士,登科第,歷任顯官,入臺閣,擢侍從,居朝三十一年。偶上殿應對差誤,被罪謫官,南遷江表,路值風雪,僕馬俱瘁,一身無聊,方自嘆息。忽然夢覺,入睡前所煮黃粱米飯尚未炊熟,世稱「黃粱一夢」。醒則悟,遂棄家,隨鍾離祖師赴終南山鶴嶺修道。據傳,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呂祖遇到崔公,崔公授《入藥鏡》,呂祖即知修行性命,不差毫髮。後在湘潭、岳陽、湖北一帶游歷度人。又據《呂祖本傳》,呂祖得鍾離之道以後,又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一斷煩惱,二斷色欲,三斷貪嗔。初遊江淮,即以靈劍除長蛟之害。後奉天帝之命,居荊山洞府。年六十四上朝元始天尊、玉皇大帝。自是隱顯變化不一,惟其誓願宏大,是以浮塵濁世,行化度人,傳說眾多。元代道士苗善時曾編有《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七卷,匯集呂祖一百零八化的故事,無不以勸人盡忠行孝、積善除邪為本。
敕封和奉祀:對呂祖的信仰和崇拜,大約自北宋末年起開始興盛。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封呂祖為妙通真人。南宋時已有專門奉祀呂祖的寺廟,並有塑像供奉。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褒贈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又加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呂祖神誕之日為四月十四日,道教信徒多於神誕日赴道觀中呂祖殿燒香奉祀,或還願,或祈願。華南地區和南洋華人盛傳呂祖籤文,遇有急難,常於呂祖殿神像前求籤問卜,祈求神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