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宮

即時訊息

  • 113年2月11日(農曆正月初二)金鑾宮辦理媽祖女婿回娘家辦桌活動
  • 民眾提領巨額現金時,可向警方申請護鈔已保安全。網路購物真方便,千萬小心ATM,取消分期是詐騙,冷靜查證保安全。正在解除分期付款嗎?這是詐騙!快打165。住宅防竊三要訣:一、隨時提高警覺意識。二、善用安全防護器材,增加行竊困難。三、發揮鄰里守護相助精神~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湖內分局關心您~
  • 網路交友陷阱多,小心詐騙變人頭。不良場所是非多,毒品愛滋犯罪喔。拒絕援交,做自己身體的守護者。流氓幫派兇又狠,拒絕幫派平安樂!~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湖內分局關心您~
  • 為防範武漢肺炎疫情,新禮貌運動--請各位民眾勤洗手、不碰臉、戴口罩、避人潮、量體溫若有發燒情形,請盡快就醫,祝各位信徒大德闔家平安(高雄市政府.茄萣區公所)關心你.

二媽、三媽、四媽

2011-11-10 18:52:49

        媽祖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人,父惟愨公字愿,五代閩王時曾任都巡檢,始祖林披公為唐太子詹事上柱國,七世祖林蘊公,兄弟九人均為州牧,號稱九牧,為官清正朝野讚譽。惟愨公歸隱田園,在鄉多行善事,育有一子六女,默娘最幼。
  媽祖降世於宋太祖建隆元年 (公元 960年) ,歲次庚申年三月二十三日,出生時,地變紫色而有祥光,異香遍室,眾人稱奇,迨至彌月,不聞啼聲,因名默娘。默娘聰明伶俐,溫雅靜嫺,天植慧根,悟力超凡。八歲從師訓讀,悉解文義,過目不忘,進步神速,十三歲熟研儒道釋三家經典,博古通今,能詩能文,得玄通道長指點,授「玄微秘法」修持二年知人休咎。十六歲照妝於井,神人捧銅符一雙擁井而上,默娘受之,自茲法力玄通,符咒逕可避邪。十九歲行醫濟世,救災救難,活人無數。廿三歲福建沿海大旱,府尹邀請祈雨應驗,官民共慶,盛名遠播,萬民敬仰。
  二十八歲,宋太宗雍熙四年 (公元 987年) ,歲次丁亥年重陽節九月初九日昇天,降世二十八載。初八日,默娘稟告父母謂心好清靜,願登高山,遠離塵寰。次日,臨行神色依依,逕登湄洲嶼最高峰。當時虹霓輝耀,彩雲滿天,仙樂縹緲,鑾輿翠蓋,仙童仙女迎接昇天。
  默娘常在室中,神遊方外,甚至能乘蓆渡海,翻飛海上,踏機救父,靈符驅瘟等神蹟極多,人人譽稱神女或龍女。昇天以後時常顯靈救助世人,歷朝均有褒封,先後四十餘次,詳列於後。明代奉為海上保護神,政府規定,凡是出使之官船必須安奉媽祖,使臣出發前必須先到港口之天妃廟(媽祖廟)祭拜,自此航行海上之所有船隻,均奉祀媽祖,祈求保佑海上平安。沿海各省民眾與海上生活關係密切,所以媽祖成為沿海多數民眾之信仰中心。
  「媽祖」是福建漳泉一帶民眾對天上聖母的尊稱。原來漳泉一帶民間對女性神佛都稱「媽」,如觀音媽、七娘媽。甚至對行使神職女性也稱「聖媽」,不論其已婚未婚,不管其年老年幼,一律稱「媽」,默娘曾行使神職,因而尊稱為「媽」。至於「祖」是民間對至尊神明的稱呼,所以加上一個「祖」,稱為「媽祖」。如佛教至尊釋迦牟尼稱「佛祖」,道教至尊玉皇大帝稱「天公祖」,尚有稱觀音菩薩為「觀音祖」此外再無神祗享有尊稱為「祖」。至於祖師、仙祖公,構詞性質不同,不能同列並論。

  媽祖的來歷: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和海外華人供奉的海洋保護神,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等等。道教《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稱,太上老君封媽祖為「輔斗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有關媽祖的記載,大約起於北宋。媽祖原是都巡檢林願之女,名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歿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享年二十八歲。林默娘初生時,紅光滿室,異氣氤氳。由於生而彌月,不聞哭聲,故名之曰默娘。林默娘八歲就塾讀書,喜燒香敬神。十三歲得道典秘法。十六歲觀井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昇化以後,有禱輒應。自宣和以後,兩宋間先後敕封達九次。其封號,南宋光宗紹熙(1190年)由「夫人」進爵為「妃」,元世祖時又進爵為「天妃」,清康熙時再進爵為「天后」。至清嘉慶年間,媽祖的封號已經累積到二十八字。

  救度生民:媽祖之主要神跡是救濟海上遇難之生民。據傳,媽祖有隨從,千里眼、順風耳,能解救於千里之外。媽祖常穿朱衣,乘雲遊於島嶼之間。如果海風驟起,船舶遇難,只要口誦媽祖聖號,媽祖就會到場營救。《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稱,媽祖所救就是「翻覆舟船,損人性命,橫被傷殺,無由解脫」。後來,媽祖之職能略有擴大。同經還稱「若有行商坐賈,買賣積財,或農工技藝,種作經營,或行兵布陣,或產難」,「或疾病」,「但能起恭敬心,稱吾名者,我即應時孚感,令得所願遂心,所謀如意」。因此,民間亦有以媽祖為送子娘娘的。

  奉祀: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大多建有媽祖廟,其中以福建泉州莆田媽祖廟為祖庭。台灣省有媽祖廟74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神誕之日,福建莆田的媽祖廟和以台灣北港朝天宮為代表的媽祖廟都要舉行奉祀和媽祖像巡街活動,媽祖信徒人數之多,香火之旺,至今亦然。

  媽祖信仰起於福建沿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媽祖,又稱天后。她是源起於福建省莆田海邊的女神。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述,南宋時都城杭州有順濟聖妃廟,據其廟記,說神姓林,是福建莆田人氏,生前便有種種神異,化去後鄉民在莆田聖堆為她立祠。北宋宣和年間,朝廷賜以廟額,從夫人封起,累進到妃。她的主要靈跡是在海洋中保佑船舶,也兼管民眾的疾苦。據另外一些文獻談到,她是五代時莆田人官居都巡檢的林願的第六個女兒。但一般認為她可能只是一位漁家女。明代鄭和下西洋,在船中奉祀天妃,凡遇到險阻,一稱神號,立即感應如響,即有神燈照於桅杆上,她的靈光一臨,馬上化險為夷。(參看明˙鄭和《通番記》)。從宋歷元,至於明,海運對於國計民生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歷代朝廷都對她很重視。宋代稱聖妃,元代至元十八年冊為「護國天妃」。清代康熙年間,因為要統一海峽兩岸,用兵於東海,有賴於她的護航,所以加封「天后聖母」,以後仍然歷加封號,截止同治十一年,封號多至七十個字,可見她受重視的程度。

  天后的信仰實際是起於民間的。朝廷的封贈固然提高了她的地位,但民間仍然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去崇拜她。福建人仍稱她為「媽祖」。據說,媽祖是對沒出嫁的(上輩)姑娘的稱呼,從這當中,透出些對她的親切感。民間傳說,當大難臨頭時,呼「媽祖」,她能立即來救;如果呼她的封號天妃,因為她要梳妝打扮穿上朝服,反而會耽誤時間。此說雖可笑﹐但只是顯示了人們和天后的親切關係。

  媽祖的神格,道書中曾經有過一些解釋,民間也有多種傳說。媽祖是起於民間的,開始時并沒有相應的經書。大約到了明朝,出現了一部《太上老君說天妃靈驗經》,經中將有關她的一些傳說集中起來,并且極度歌頌她的靈驗與神跡。經中說,她的來歷十分不凡。原來太上老君在無極境中,觀見海洋和江河中,民眾舟船往來,風水不便,潮勢洶涌,有時受到風雷震擊,翻船損人,無由救免,所以派了斗中妙行玉女下凡,降生人間,救度生民。她便是媽祖,也就是功成之後被封的天妃。這是道教中的說法。從這一說法中可以看到,她很早說被收入了道教的神仙譜系,成為道教崇拜的重要尊神之一。民間對於天后,也有一些自己的傳說。比較廣的一種說法是,她是母親吞食了觀音大士給的優曇缽花才有孕的。

  媽祖信仰已經越出國境,被帶到世界上有華人之處。在海峽兩岸,尤成了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徵。媽祖是海上的保護神,她本起沿海漁民和船民的信仰。海上風濤險惡,人們迫切希望有一位有力而善良慈悲的神靈來保佑自己。天后的信仰就是在這一社會心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台灣海峽兩岸,往來全靠船隻。所以對媽祖的信仰都具有很深的基礎。而且,台灣的文化,與大陸本來枝莖相聯,民間文化與閩南的淵源特別深,論其鄉貫,多是閩南人。清人說,「台灣往來,神跡尤著」。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對媽祖的信仰曾經在溝通大陸與台灣的交通往來中,起過精神上的鼓勵、推動作用。迄今她仍是台灣與大陸共同的文化的一個因子。她是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精神的一個象徵,是兩岸交往的一條紐帶。

  近代以來,中國人,特別是沿海居民中有不少人漂過海,到異國他鄉謀生,天后的崇拜也被帶到南洋乃至于大西洋、太平洋彼岸,在異國立有天后宮。她攜帶著故鄉文化的種子,具有不忘祖國固有文化的意味。